中国疫情与美国疫情比较(1990年,美国GDP占世界的26.12%,中国仅占1.58%,那么现在呢?)
美国当年靠军工和科技,冲在全球第一,苏联一散伙,世界听美国的,石油管路稳了,汽油便宜,大家都开车去上班。可这几年,美国的工厂没以前那么多了,更多靠服务业和消费业撑场子。一没劲头,二没老对手,全靠自己折腾。很多地方工人岗位没了,年轻人在麦当劳、星巴克打工也算正常。

90年代的时候,中国人还在工厂流水线上干活,一天几块钱,买完米面就剩口袋毛。外头闹腾,哪有现在线上购物方便。那时家里没几个敢买家电,出门还得坐驴车拉货。中国改革一点一点推进,农民进城干活,农村包产到户,工资一点点涨,消费慢慢起来。现在装个空调、买个车都不是难事。
美国互联网起家,贡献大,硅谷造富成堆,小公司说不干就倒闭,大公司越做越大。道琼斯那两年涨疯了,可泡沫那么多,经济像踩钢丝。一方面创新,另一方面失业。数据好看,日子没那么轻松。咱老百姓关心的是手里的工资,掏出钱买不起房,买车也选低配,日子到底有没有变好,看身边。
“美国GDP这几年份额掉下来了,中国跟着窜上来。”国际上数据是真实的,前些年美国领先,现在中国慢慢追,按人均来看还是美国占优,但中国涨得快,稳得住。去年全球GDP110万亿美元,美国贡献30万亿,中国接近20万亿,加速得很。两边经济就像赛跑,老大哥四平八稳,小弟猛追不舍。
“炒股的人哪怕天天看新闻,也说不清两国哪个方向会好。”美国那边靠服务业、消费,增长基本稳定。中国靠制造业、出口,工厂新产品一个接一个,全球供应链都绑在中国。买啥东西最后发现都是中国造,质量和价格都有保证,这也拉动了大家就业和收入。
高科技现在谁都说要创新,可一个芯片能卖天价,造出来靠专利打官司打到天黑。美国说领先人工智能,中国说5G是世界第一,两边互不服气。可最终,不是你死我活,一喜欢各自的东西,大部分老百姓只关心能不能买得起好用的东西。
旅游、消费起来了,变化是真实的。咱们现在春节一家三口能去海南住小别墅,那会儿是想都不敢想。以前农村下地干活,挣两百块,现在一个月五千多,进了工厂干活,也有社保,网络一通,买东西都能送到家。变化太大了。可是你问老李,他还担心,一旦工资涨不过物价,生活还是难。
名义GDP说美国还排在前面,可考虑到物价、汇率,中国算起来也不差,也许已经超了。经济专家天天分析,咱们自己买东西最清楚。买房变慢了,买车还在涨,消费习惯变了,老百姓手里有点闲钱才是真的实力。
美国那会儿财政赤字,后来搞平衡,经济刺激起来,政府放心降息,投资圈钱,用起来真敢花。现在政策一变,消费降下来,实体经济不兴旺,靠金融和服务业。普通人觉得挣钱没那么容易,留下都是账单。
中国贷款买房的人越来越多,消费反倒更加保守。大家宁可攒钱养娃、旅游。工资涨消费也涨,谁都担心未来。美国也一样,涨工资赶不上通胀,消费不得劲,总觉得过去的美好难再回来。老百姓的烦恼,到哪都一样。
“能源、科技、出口这些事,说起来专业,但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身边生活。”中国新能源车全球第一,比亚迪出口欧洲,带来了新机会。美国AI、互联网带来的也是就业。不过真正能让人放心的,是稳定有饭吃,不是纸面的GDP。
经济合作当年很重要,现在更难得,气候变化、疫情这些事,谁都得搭伙。中国做全球供应,美国做科技创新,互相补缺,各有优势。可一有纠纷,大家吵,谁都想站队。老百姓都一样,最关心的是家里日子能不能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