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疫情(美国签证堵死后,大批印度人来中国,“我国成避风港”)

“广州塔脚下,几百名印度年轻人排成长龙递简历”,手机里这张照片一夜传开,许多本地人第一次真切看到——他们来了,而且来得这么快。

印度疫情疫情(美国签证堵死后,大批印度人来中国,“我国成避风港”)

美国把门关上,印度人却发现了另一条路,目的地是中国。

今年4月,中印直航全面复航,往返航班比疫情前还多。

到11月底,中国驻印度使领馆签出8。5万多份签证,几乎每天都有新面孔落地。

同一时段,美国提高H-1B工签费用到10万美元,还拉高对印度商品的关税。

过去七成名额都被印度工程师拿走,如今成本突涨,他们的“硅谷梦”变得太贵。

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在抢人,开出各种绿卡和补贴。

可对很多普通印度工科生来说,这些城市的生活费吓人,中国的薪酬和物价比更平衡。

印度平均年龄28岁,每年新增劳动力超1200万,岗位却远远跟不上。

印度经济看似亮眼,高增长全靠服务业。

制造业占比十年卡在15%,莫迪喊了十年的“印度制造”还没达到目标25%。

苹果把部分iPhone转到印度,官方很高兴。

可工厂良品率一直落后,中国和越南仍要帮它补零件和管理。

跨国公司在印度做生意并不轻松。

麦肯锡报告显示,过去五年有近三成外企中途退出,原因是合规成本高、地方政策不司法流程长。

海关通关慢,物流成本高,内陆州还缺电缺路。

常见一柜货要在港口等十多天,生产计划被拖得动弹不得。

贫富差距大,消费端拉不动产能。

富裕阶层仅占1%,却握着四成多财富,大部分年轻人收入不高,只能精打细算,内需潜力大多停在想象里。

在家看不到前途,向外找机会就成了必选项。

他们先盯美国,后看日本,最后把目光落到离家近、机票便宜的中国。

中国对印商务签证恢复到最长五年,多地设“快速通道”,4个工作日可取证。

航司趁机加班加点,夏秋两季新开12条航线,平均上座率九成,几乎张张客满。

落地后的工资对比更直接。

班加罗尔的软件工程师月薪七千元人民币,上海同岗能拿到一万五,还包住宿。

江苏昆山的电子装配厂10月一次性接收120名印度应届生,直接上产线。

浙江绍兴的纺织机械公司远赴孟买开宣讲,2000多份简历堆满展台。

北京、深圳的AI创业公司要印地语运营,招聘信息一出就收到大量应聘邮件。

外籍人才配额试点从福建、重庆往全国铺开,《外国人工作管理条例》修订稿正在审议。

企业补位心切,因为国内制造业缺口近800万。

但并非只有掌声。

一些企业反映语言习惯、加班节奏、保密意识需要磨合,试用期流失率比本地人高。

网络上讨论迅速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多元竞争,另一派担心被“卷”得更狠。

政策层面态度谨慎。

人社部强调“高端紧缺”导向,地方则在研究积分退出机制,防止出现低端滞留。

社会也在适应。

在北京地铁二号线,有人第一次听到旁边乘客用印地语聊短视频算法,感觉耳朵一愣。

外卖骑手接到新订单才发现地址是印度人合租公寓,送去后对方连说“谢谢”,他回一句“没事”,俩人都乐了。

美国计算错了账,关税和签证双管齐下,结果推走了印度人才。

印度内部又顾不上消化自己不断膨胀的青年大军。

而中国正好需要工程师、程序员、外贸专才。

这一场三方互动,让全球人才流动出现新的缺口与新方向。

谁能够最先适应谁就领先一步,错过窗口的国家只能叹气。

未来难免有磨合。

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和社区都在摸索新的平衡。

答案还在生成中。

问题抛给你——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疫情防治科普网,仅在为您分享好文章,本文地址:http://s3.rtvuw.com/389.html
印度疫情数据(印度疫情全面“告急”!日增34万例、氧气难求、当街焚尸……)
« 上一篇 疫情防治科普网
印度疫情疫情现状(绝望与摇摆,印度的危机将至?)
下一篇 » 疫情防治科普网

热评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阅读:0
阅读:0
阅读: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