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疫情咋引起的(北京一空姐感染艾滋病,医生寻找原因,发现她有7个误区)

本文1751字 阅读5分钟

北京疫情疫情咋引起的(北京一空姐感染艾滋病,医生寻找原因,发现她有7个误区)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32岁的空姐小林(化名),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她不抽烟、不酗酒,生活看起来一切正常,得知结果后整个人几乎崩溃。

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生活方式后,发现她在日常生活中存在7个对艾滋病的严重误解。这些误区,不仅让她错过了预防的最佳时机,也让她对疾病的认识彻底跑偏。

这起病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对艾滋病的误解,比病毒本身更可怕。

小林说她一直以为,只有“高危群体”才会感染HIV,像她这样生活规律、外表光鲜的人,根本不需要担心。

但事实是,目前中国HIV感染人群的构成正在发生变化。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异性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占比超过70%。

也就是说,哪怕你没有所谓的“高风险行为”,只要性伴侣的健康状况不明确,没有采取有效防护,就有感染风险。

小林坦言,自己交往过的伴侣看起来都很“正常”,也从未表现出不健康的样子。她觉得“他看起来不像会有病的人”。

这是很多人容易掉进的陷阱。

HIV感染者在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即便病毒在体内肆意复制,外表也看不出任何异常。外貌从来不是判断一个人健康与否的依据。

但医学上并没有“侥幸”这一说法。一次无防护性行为的感染风险虽不及长期高频行为高,但依然存在。

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数据,异性间一次无保护性行为感染HIV的概率为0.1%—0.2%,若伴侣处于病毒复制高峰期,风险还会大幅上升。

得知确诊结果后,小林崩溃痛哭,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实际上,HIV感染早已不等于“绝症”。只要及时发现并规范服药,完全可以像慢性病一样长期控制。

目前我国提供的抗病毒治疗(ART)免费政策,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可实现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不仅能维持正常生活,还能有效阻断传播。

小林并未主动询问过伴侣是否做过HIV检测,“我觉得他要是有问题,应该会告诉我吧。”

但现实是,有相当一部分HIV感染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他们没有症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感染,因此根本无从告知他人。

信任固然重要,但健康不能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上。性前双方主动检测,是对对方也是对自己负责。

不少人误以为HIV就是性病,只跟“不干净的性行为”有关。

其实,HIV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条主要途径传播。

除了性传播,共用针具、接受未检验的血制品、母婴传播等也都是重要感染渠道。即使性行为再单一,如果伴侣感染、使用未消毒器械,也可能被波及。

在感染初期,小林曾出现过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类似感冒症状,但她并未重视,也没有主动去做HIV检测。

HIV感染常在初期有一段“急性期”,症状像极了流感。随后进入长达数年甚至十年的“潜伏期”,期间没有任何明显不适,但病毒仍在不断破坏免疫系统。

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寿命、控制传播的关键。等待症状明显时再检查,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医生提醒:这4件事,每个成年人都该做到

1.了解基本的HIV知识,不要谈“艾”色变,也不要掉以轻心。

2.建立安全性行为习惯,包括全程使用安全套、固定性伴侣等。

3.定期检测,主动筛查,特别是有过高风险行为的人群,应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4.尊重医学,消除偏见,HIV感染者并不是“有罪之人”,而是需要支持和治疗的普通人。

小林的故事令人唏嘘,但并非孤例。在中国,许多感染者都是因对艾滋病的误解而陷入风险。

病毒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它的无知和偏见。

我们不是医生,不能给人做诊断;但我们可以做更清醒的自己,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疾病,用理性的态度保护自己和他人。

参考文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年第44卷.

国家卫健委《艾滋病防治知识问答手册》.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疫情防治科普网,仅在为您分享好文章,本文地址:http://s3.rtvuw.com/342.html
北京疫情浙江疫情(我国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4人亲密接触后感染!中疾控提醒)
« 上一篇 疫情防治科普网
北京疫情疫情等级(不管有几层,最吉利的楼层是这6个,不是迷信,而是经验)
下一篇 » 疫情防治科普网

热评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阅读:0
阅读:0
阅读: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