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疫情(热评丨冬季疫情会反弹?重科学抓重点从容应对)
即将结束的2020年,因为与新冠疫情的“狭路相逢”而极不平凡。在冬至已到、元旦春节将至之时,12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将主题定为“介绍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也是在提醒我们:虽然现在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人物同防”仍需继续强化。

冬春之际,原本就是流感、过敏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双节”期间更会带来海内外人员流动的进一步加大,所以更需严防新冠病毒前来“凑热闹”。最近,我国多地多点出现散发病例,一方面流调与防控工作始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另一方面疫苗接种按照“两步走”的方案正式公布。在12月2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有关新冠疫苗最快何时正式上市、接种后的安全性、接种多久可以产生抗体、我国疫苗研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等百姓关心的问题,都得到了权威的解答。
“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接种疫苗的时候,应种尽种。”“在整个新冠疫苗研发过程当中,我们必须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疫苗研发无论是最先还是最快,都要尊重科学规律。”——发布会上的这些话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取得的防疫成果实属不易,特别是当前全球疫情防控仍不乐观:12月以来日均新增确诊病例与日均新增死亡病例都创下了疫情发生以来的最高,英国还出现了传播速度更快的变异病毒……相比之下,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当前的防疫成果。
而珍惜的方法则必须是科学的:一方面,让高风险人群优先接种疫苗,给了我们控制今冬明春疫情反弹的信心,但无论个人还是群体接种后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产生抗体,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仍是目前最简单、最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每个人都不能对此有所懈怠,那些认为现在国内疫情已被控制、不必接种疫苗的想法,都是有违科学规律的。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从新冠疫情暴发的那一天,人们就在期盼着疫苗的问世。中国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采取的措施正在有序推进中,第一步主要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等;第二步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正式批准上市,疫苗产量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科学规律,不能操之过急,不要盲目攀比,常态化防控的弦更加不能松动。
一要减少流动,二要在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三要节日期间减少聚集,四要始终保持着防控新冠肺炎的意识,五是一旦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一定及时就诊。在元旦、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传递出的这些提醒信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牢记在心。2020年的中国,举国同心抗击疫情的众志成城,仍然历历在目;迎接新的一年,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压力仍在,但我们有了更多科学与技术手段的加持,必定会变得更加自信、从容。(文丨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