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可能持续2024年(毒株有变!高发期要来!已有人因此死亡!医生提醒:这件事必须做)
本文1512字 阅读3分钟

最近,不少医院的发热门诊又排起了长队。
而这一次的罪魁祸首,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流感毒株,而是新一轮变异的新冠病毒毒株JN.1。就在上周,广东省报告了一例因感染该毒株引发重症并死亡的病例,再次敲响了秋冬传染病的警钟。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10月发布的监测数据,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新冠毒株中,JN.1亚型正在快速上升,已经在多个省市实现了本地传播。
这并非旧毒株的“回光返照”,而是一次新的变异。JN.1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在多个国家已经取代XBB系列成为主要流行株。
有研究指出,JN.1的感染力比上一波流行毒株提升了约20%,传播速度更快,甚至可能在一个家庭内“一人得病,全家中招”。
不完全一样。多数人感染JN.1后,仍然表现为发烧、咽痛、咳嗽、乏力等呼吸道症状,但医生发现:部分患者出现了较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食欲下降等。
更令人担心的是,部分基础病患者和老年人出现了病情快速进展的情况,包括肺炎、呼吸困难,甚至需要进ICU抢救。
广东某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医生表示,目前医院已接收了多名60岁以上老年重症患者,多数未接种加强针疫苗,或有糖尿病、心血管病史。
并不远。据央视新闻报道,广东报告的死亡病例为一名73岁男性,有长期慢阻肺病史,感染后病情迅速恶化,最终因肺部严重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这不是个例。进入秋冬季节,本就进入了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新冠叠加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多种病毒共同传播,形成“多病共流行”局面,加重了对脆弱人群的威胁。
医生提醒:这件事必须做——接种疫苗!
面对变异毒株,疫苗仍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护手段之一。
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新冠疫苗包括:
重组蛋白疫苗(如CHO细胞疫苗)mRNA疫苗(如ARCoV)鼻喷型疫苗(适用于不愿打针人群)
这些疫苗对JN.1毒株虽不能“完全阻断感染”,但可有效降低重症率、死亡率,这是我们最需要的。
医生建议,进入秋冬季节,特别是在病毒传播高发期,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依然重要:
戴口罩:特别是在人多、密闭空间。勤洗手:病毒可通过手部接触传播。开窗通风:每天至少2次,每次15分钟以上。监测体温和症状:一旦发热、咳嗽,应及时就医检测。
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孩子或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更应提前备好退烧药、抗病毒药物(如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以及必要的健康监测设备。
不是每个人都要恐慌,但每个人都该重视
有人说:“我年轻、免疫力好,不怕感染。”
但问题在于,你不怕,不代表身边的老人、孩子也扛得住。病毒传播链条中,年轻人往往是“桥梁”,无症状感染者也能把病毒带回家。
因此,接种疫苗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家人。
病毒变异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掉以轻心。
这一次的JN.1毒株,虽然目前大多数人症状较轻,但对于重症高风险人群来说,它依然是一道生死关口。疫苗接种、防护措施、及时就医,每一步都不能省。
如果你家中有老人、慢病患者,现在就该行动起来。别等病毒找上门,才开始后悔当初没打疫苗。
参考文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秋冬季新冠防控指引》
广东省疾控中心最新疫情通报(2024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