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现在哪个城市有疫情(山东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37612例死亡39人)
墙上的数字,心里的传承

10月15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
在山东北城的旧诊所里,夜灯摇得像要把天花板点出裂缝来。诊室门口的风铃叮当,仿佛在提醒人们:别被温热的汤勺和药盒蒙住眼睛。这里住着一位在传染病防控线上蹒跚走了半生的老医生,姓赵名岚。若要说他最爱的一件事,可能并不是拎着听诊器追病人,为病痛的阴影找出出口,而是把数字一条条摁在笔记本上时,心里会响起谁、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被救治过的名字。他常说,数字只是夜里的灯塔,而灯塔背后,是这些名字。
若说这座城的历史里,最难以忘记的一夜,莫过于三十年前的那场暴雨。那年,村口的卫生站像一只受伤的鸟,依靠微弱的电力和临时搭建的帐篷维持运作。赵岚蹲在泥水里给孩子们打针、给家长解释,手心的汗水混着雨滴,像是把一个个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日子拉回到地上。 SARS 的传言在新闻里翻涌,病房里却只有消毒水的味道和灯泡跳动的声音。那时他学会了一个道理:防线并非总是最坚硬的墙,而往往是在人们最疲惫、最无力的时候,仍然愿意把灯点亮的人。后来他也把那种灯亮的方式,写进了自己的笔记——一页页地记录着诊室里和走廊里发生的每一个温热瞬间。
而当讲到手足口病,赵岚会像叮嘱自家孩子般,小心地强调:5岁以下的孩子为高危人群,3岁以下患病率最高。家庭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居室的空气流动,婴幼儿的餐具清洗与消毒,都是避免病原通过日常接触进入身体的关键。EV71型疫苗的推广,被他视为最直接有效的防线之一,能显著降低儿童发病与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每当听到这类消息,他总会想起那些在疾病侵袭下失去笑容的孩子与家长,心里会暗自发誓: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降临。
我们总爱把医疗、数据和故事分开来讲,但赵岚知道,三者其实早已缠在一起。他喜欢把夜晚诊室里发生的事记成“传承”的章节:前辈的经验、同事的协作、社区的参与、家属的坚持——这些,才是抵抗疾病的真正力量。灯光在窗棂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岁月在墙上留下的痕迹。他常说,防控不是一张单纯的表格,而是一场关于信任、勇气与温情的综合体。数字会变,政策会改,唯有人与人之间的守望,才能让这座城在风雨里站得更稳。
或许有人会问,这些看似巨大的数字,是否会终究吞噬掉一个人的希望。赵岚不这样想。对他而言,数字是门扉,是把通向人间的路标;而每一个被记录下来的名字,都是他与他人共同守护的脆弱却宝贵的生命。他在笔记本里写下的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夜里灯下的无声对话——医生、病人、家属、邻里,一起在同一场战役里寻找出路。人们常说现代社会的速度让人透不过气,但在他的记事本里,事情总是慢慢发生:一次就诊、一段安抚、一场疫苗接种、一次社区走访,一份健康教育材料的分发。所有的节拍,最终汇成一个共同的温度。
也许历史的意义正在于此:当我们记住那些不愿让数字主宰生活的人,才会明白,历史不是只有史料和战役,更有像赵岚这样的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日子压在最需要的地方,哪怕前路不清,风雨不断。他的家人、他的患者、他把玩笔记本的手指,以及他在夜里对着灯火低声的自问,都是历史的一部分。若干年后的今天,站在诊所门口的他,已经很难分清时间的边界:昨天的清晨还在,而明天的清晨又近在眼前。他知道,数字会继续跳动,疾病的故事也会继续编写,而他,仍要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