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严重(感染人数增多,上海一社区的24小时:很多人“倒下”,但更多人在坚持)
近日,伴随着新冠阳性居家隔离人数逐渐增多,上海不少社区都面临着严重减员的困境。有的社区干部“三头六臂”,身兼数职,有的“轻伤不下火线”,坚守岗位,与居民守望相助。这是疫情当前,上海社区里的24小时。

12月21日 上午9:00
百岁老人要求上门接种
一早,位于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松花新村居民区的老年人疫苗接种专场开始忙碌起来。居民刘老伯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平的陪同下顺利接种了第一针。刘老伯过去对接种疫苗比较“抵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及对近期疫情形势严峻性的了解,他逐渐改变了想法。
“现在主动要求接种的老年人明显增多,其中还有不少卧床不起和百岁老人要求上门接种。”王平说道。
松花新村小区目前有200多位阳性感染者,居委干部中也有多人被感染。“我们每天要为隔离管控人员派发防疫小礼包、告知书,还要派驻力量24小时值班,大家都很辛苦,但没有人退却,因为我们相信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难。”
12月21日 中午11:00
居民区书记兼职“修锁匠”
张阿姨口中的“康师傅”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吴永康。由于小区物业人手紧缺,“康师傅”在做好日常“分内”工作的同时,主动挑起了物业、业委会等“分外”之事,无论是张阿姨家还是李爷叔家,只要居民遇到困难,康师傅都会第一时间回应。
身兼数职的康师傅时常是“月上梢头,伏案依旧”。早上,要协调垃圾清运,关心独居老人吃饭吃药,半夜里还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这天,兼职“修锁工”康师傅回到办公室已接近下午1点,桌子上放着早已冷透了的午饭……
12月21日 下午2:00
隔着屏幕的嘘寒问暖
每天下午,长白二村第一居民区都要通过视频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当天阳性感染人员情况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党总支书记张晓琼翻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阳性感染者的信息。
12月21日 18:00
为发烧在家的盲人夫妇送饭
冬日的夜来得特别的早。平时每到晚上6点,通常都是人们下班回家煮饭的时间。这天,松花江路95弄居委民政干部肖俊云左右手各拎着一份盒饭,步履匆匆。原来,小区住着一对盲人夫妻,上周末两人相继发烧,经核酸检测确诊为阳性。
“我们95弄小区一梯三户,厨房窗户都是朝楼道方向的。他们本身就有基础疾病,于是我就主动帮他们申请了保供餐。”在肖俊云等居委干部的帮助下,夫妻俩一日三餐都由居委会送上门,并为他们送上消毒片等防疫物品,安排专人上门收垃圾。
“保供餐统一送到街道,从取餐到送餐,我的最快速度是10分钟。”肖俊云的身影穿过背街小巷,只为了让病痛中的他们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饭菜。
12月21日 晚上21:30
手机24小时在线
忙碌了一天,李蔚声音有些沙哑,在短暂歇息片刻后,她回到办公室值夜班。最近,延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蔚的手机基本是24小时在线的状态。“现在只要手机响,哪怕是凌晨我都会接的,一些独居老人、孕妇等都是随时有可能需要帮助的。”
“滴铃铃……”手机铃声响起:“李书记,我们二楼的王老伯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不知道什么情况,你快来看看!”楼组长张阿姨焦急地向李蔚报告。李蔚立即上门了解情况。
原来,独居老人王老伯想知道自己是否转阴,但家里正好抗原没有了,只能向楼组长张阿姨求助。确认老人身体没有不适,李蔚松了一口气。为了安抚老人情绪,李蔚又折回办公室,将抗原及时送到老人手中。
栏目主编:周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