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或全面失控疫情(印度疫情是怎么“突然”全面失控的)
分析印度此轮新冠肺炎疫情时,不少医卫专家和国际媒体都表示,这在预料之中。印度虽有“世界药房”和“世界疫苗之都”的名号,但同时是一个卫生系统脆弱、监测能力更弱的人口大国。即使莫迪总理曾几次声称印度已战胜疫情,有关印度真实病例数据严重统计不足的争议一直存在,“印度可能为全球战胜疫情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的警告也不绝于耳。

与其说印度这一波疫情是“突然失控”,不如说,是政府防疫不力、变异病毒迅速传播、医疗基础设施薄弱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让印度没能逃脱疫情的超大规模暴发。
“疫情风暴”并非骤然来袭
综合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印度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早在今年2月底,即全球整体新增新冠病例持续下降的时候,印度疫情已开始出现明显反弹,单周新增病例这一数据指标重回全球前五。进入4月之后,印度单日新增病例几乎直线上升。4月22日,印度以单日新增确诊逾31.4万例创世界各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纪录。到4月27日,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一直高于30万例,并持续增加。印度总理莫迪25日承认,“一场感染风暴已经撼动了这个国家”。
变异病毒的出现和扩大传播,被认为是印度疫情暴发的另一因素。其中,在印度首先发现的“双突变”变异新冠病毒B.1.617被媒体广泛讨论。据印度卫生部3月底发布的公报,由10个国家实验室组成的“印度新冠病毒基因组学联盟”,在马哈拉施特拉邦采集的样本中发现一种新的变异病毒,携带E484Q和L452R突变,可能导致免疫逃逸和传染性增强。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数据显示,该数据库最早在2020年10月就收到B.1.617样本的测序结果。这意味着,在疫情放缓的几个月里,印度政府错过了变异病毒测序的时机。
印度疫情仍可能“被严重低估”
与去年第一波疫情相比,印度公共卫生基金会流行病学教授吉里达尔·巴布认为,目前这一波疫情传播速度更快、年轻感染者占比明显上升。巴布预计,印度全国疫情可能到5月底才能达到峰值。
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4月26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印度当前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被严重低估”,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比官方报告数字高出20倍至30倍。印度著名病毒学家雅各布·约翰博士也对德国之声表示,印度新冠死亡患者登记系统非常不完善,政府无法有效统计农村地区的疫情数据,现有监测系统也无法追踪医院之外的死亡人数。
印度此次疫情失控背后的更多潜在风险因素,也逐渐暴露出来。
印度中央政府目前并没有像去年那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封锁,莫迪曾明确表示不会再次实施“封国令”。除了缺乏统一的防控政策,德里甚至还出现了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互相指责,导致氧气工厂建设计划被迫拖延。类似的协调困难也出现在氧气运输和医药供应等环节,导致印度目前出现“一药难求”现象。
印度接种新冠疫苗进度严重滞后。莫迪今年1月就发起了为13亿印度人接种新冠疫苗的计划,但印度卫生部截至4月28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印度迄今仅接种了大约1.47亿剂疫苗,远远不足以形成“群体免疫”。
印度疫情影响的不只是本国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国。早在去年4月,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就曾警告,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对抗疫情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印度控制病毒的能力。此轮疫情反弹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重申,“印度的情况沉痛地提醒我们,病毒可以如此肆虐”。
印度疫情的再次暴发,将对整个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仅仅从疫情本身考量,分析人士认为就至少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间已陆续恢复通航,印度疫情失控增加了各国“外防输入”的压力。另一方面,印度此番疫情将波及包括全球原料药等在内的多个相关行业,比如说,印度暂缓新冠疫苗出口的决定,也可能对全球疫苗供应产生持续影响。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
